校内新闻

【南华人】万绿丛中一点红

    肖菲莉,女,1978年出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省级、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得教学课改征文奖,2012年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平和、朴实,略显疲惫但却充满善意的眼神,这是肖菲莉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从小好静,特别喜欢校园生活氛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这实在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肖菲莉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理论知识,她经常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受益。一次偶然的机会,肖菲莉在网上了解到哈佛大学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顿时,她思想豁然开朗,从此与案例教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肖菲莉在使用案例教学法中主要是在备课时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音频、视频,然后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历年考研真题,将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点直观地用案例表现出来,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容易接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互动,肖菲莉积极学习课改理论,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学习课改理论知识,深钻教材,灵活将案例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她悉知当代大学生的弄潮儿心理,不断迎合大学生的品味,搜集大量当下流行的案例,时时更新课件。同时还请同事、领导和专家来听自己讲课,不断吸取他们的不同意见和建议改进提高,数年如一日。在讲解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时,他就运用著名的“逃港”案例,当时在学生中反响特别好。通常一般的老师只会讲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学生只是会背,却并不理解。而肖菲莉在她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就采用“逃港”案例,通过三十年前和现在香港人口迁移的方向的变化,体现改革开放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她的学生满脸微笑地告诉我们:“上肖老师的课,我们感觉到特别轻松有趣,除了案例教学法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她脸上时常挂着的笑容,也把我们心里的小郁闷驱散了。”
    肖菲莉的丈夫是一名军人,经常出差在外,她就单肩挑起了家庭重担。家有年过古稀的公婆待照顾,4岁儿子体质弱,学校工作任务多,每天在两头之间来回奔波,忙的焦头烂额。肖菲莉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要继续做下去。以后还打算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教案,特别是针对医科类学生,医学方面的案例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采访到最后,肖老师神情疲惫但语气却极其坚定,这份对职业的热忱的爱、对学生深沉的爱带她进入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私境界!三尺讲台,肖菲莉默默耕耘,孜孜不倦,努力保持着对生命的求索,为人的求真,为师的求诚,为学的求实;八年岁月,她静静执笔,执着延续着对梦想的坚持,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理念。
资讯中心
最近更新